大同日报|沃土新生 文明绽放——阳高县花苑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在阳高县城西北的沃土之上,一个由希望浇灌、文明滋养的新村——花苑村,如明珠般闪耀。近日,花苑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不仅是对其从易地搬迁安置点到现代化美丽乡村蝶变的礼赞,更是对其在贫瘠土地上耕耘出党建强、产业兴、治理优、民风淳的文明硕果的肯定。花苑村,正以其蓬勃生机,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
党建领航,铸就文明“红色引擎”
面对来自不同村落的搬迁群众,如何快速凝聚人心、激发内生动力?花苑村的答案是:建强支部堡垒,点燃红色引擎。新村建成伊始,该村便整建制配强了村党支部班子,5名“两委”干部与25名党员成为带领群众适应新环境、建设新家园的核心力量。他们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迅速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创新实践的“1+6”党建工作法,如同强健的根系,以花苑村为中心,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周边6个村落,惠及1200余名群众,形成了区域党建联建、文明共创的良好格局。这支坚强有力的班子队伍,为文明新村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组织动能与精神凝聚力,让党的政策温暖直抵民心,让党心民心在振兴之路上同频共振。
产业筑基,绘就共同富裕图景
花苑村的文明之花,深深扎根于蓬勃发展的产业沃土之上,实现了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的跨越——
“棚”勃生机保增收:475栋现代化钢架塑料大棚星罗棋布,不仅保障了搬迁群众“产业不断档”,更成为“收入有保障”的坚实靠山;
绿荫生“金”果飘香:秉持生态与经济双赢,村内见缝插绿,1200多棵玉露香梨、寒富苹果等树木不仅扮靓了家园,更以“分树到户、收益自有”的模式,让村民在管护中收获甜蜜;庭院“金针”绽芳华:房前屋后,32万株黄花向阳而生,“庭院经济”让方寸之地变身“增收宝盆”;
链条延伸强动能:从4栋高标准育苗温室到2栋新型草莓大棚,一条日益完善的设施农业产业链,正在引领产业升级,让村民稳步迈向“农民变工人”的新生活。
善治润心,共享安居乐业之美
文明之花,在精治善治中结出和谐幸福的硕果。花苑村大力实施“五化十四”配套工程(即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以及水、电、路、讯、暖等14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搬迁户真正实现了从“有房住”到“住得好”、从“能生存”到“乐生活”的深刻转变,宜居宜业的幸福感洋溢在乡村的每个角落。
这份宜居宜业的幸福感,凝结成闪光的荣誉:从“国家森林乡村”的生态桂冠,到“全省善治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治理标杆;从“平安山西建设示范村”的安宁底色,到“山西省文明村”“全省清廉村居示范单位”的清朗风尚——每一项荣誉都是文明深度浸润乡村肌理的有力见证。
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对花苑村而言,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花苑村党支部书记孙璇表示,站在新的高度,花苑村将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内涵,巩固拓展振兴成果,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花苑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