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窑遗址
许家窑遗址
许家窑遗址
许家窑遗址位于阳高县古城镇许家窑村东南1.5公里处,面积约1平方公里,时代为旧石器中期,距今约10万年,是北京人到峙峪人的过渡的桥梁。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86]59号)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国发[1996]47号)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许家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教授等人,在当时的山西省雁北地区进行旧石器时代的考古调查时,在阳高县药材收购站看到一块象牙化石,于是追踪、寻访方调查发现了这一部分面积相当大而内涵遗物又很丰富的古文化遗址。
197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正式组成许家窑遗址发掘队,在贾兰坡教授带领下,进驻阳高许家窑村,正式开始发掘。从中发现的石器和动物化石其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是十分可观的。后在1977年和1979年对遗址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发掘。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最为丰富的遗址,出土10余个人类化石,3万余件石制品及丰富的动物化石,是目前山西发现人类化石最多的一处遗址,也是中国发现石球最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2、许家窑遗址的命名
1976年《考古学报》第二期发表了贾兰坡、卫奇联合署名《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学术文章,1979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十七卷第四期发表贾兰坡、卫奇和李超荣联合署名《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6年发掘报告》,1980年,中国科学院吴茂霖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8期发表《许家窑遗址1977出土的人类化石》等,正式把遗址命名为许家窑遗址,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确认。在学校的历史课本里,有了许家窑遗址,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确认。在学校的历史课本里,有了许家窑遗址这一课。做为北京猿人后裔的许家窑遗址,因此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被学术界视为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文化遗物分别为“许家窑遗址”、“许家窑人”、“许家窑文化”和“许家窑动物群”。
许家窑文化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东亚、北亚和北美的细石器文化起源于我国华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