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及镇边堡、守口堡旅游景点
古长城
守口堡长城
镇边明清一条街
阳高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傍长城,与内蒙的丰镇、兴和县交界;东襟两川,和本省的天镇县、河北的阳原县接壤;南隔高山,同广灵、浑源县相邻。为大同之门户,京都之外埠。
阳高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向以“山西之肩背,神京之屏障”而为兵家所注目。境内的长城是明朝嘉靖(1522-1566)年间修筑的,距今约有500年的历史,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长城长49公里,从西由大同市新荣区进入我县长城乡镇边堡,经长城乡、龙泉镇、罗文皂镇东入天镇水磨口,沿线涉及我县三个乡镇的25个村庄,村庄多以堡、墩、营命名。有四个重要关隘,分别为镇边堡、镇宏堡、守口堡、镇门堡。
阳高境内长城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有台地长城、山地长城,共筑有墩台138座,错落有序,蜿蜒曲折,犹如一条舞动的巨龙,蔚为壮观。尤其是守口堡段,极似北京八达岭,多次吸引文物专家、中外游客研究观光。2002年、2006年中国长城协会秘书长董耀会先生率领长城万里行考察团,两次徒步对我县的长城进行了考察,对我县长城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按照“遗址本体保护好,周边环境整治好,经济社会发展好,人民生活改善好”的要求,把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作为实现“富民”目标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决定在北部,重点实施长城整体保护和云林寺、镇边堡修复保护,构筑长城、县衙古刹、云林寺文物古迹观光点,把我县文物古迹融入到古都大同、名城复兴的旅游发展圈。在中南部建设“三点一廊一村”“古风杏韵”文物保护区,即以许家窑大遗址、古城堡汉墓群、安家皂古堡民居为重点,修复整理形成文物古迹群;同时建设百里杏林走廊,环抱穿插整个保护区,形成景物互相辉映的壮美画卷。当杏花盛开,杏果成熟的季节,古朴与华丽交织,凝重同雅致共济,多彩多姿,阆苑大观。这样把文物保护与生态建设紧紧扭到一起,整体推进,实现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镇边堡位于阳高县长城乡镇边堡村,属长城边堡,是明时大同镇边墙五堡之重要关口。初名镇胡堡,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更筑,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砖包。城周三里八十步,高四丈一尺。明时镇边堡分守长城二十一里,镇边堡东西长400米,南北500米,城堡高12米。外堡墙,基为条石,上砌城砖。整个堡为长方形,东西两个堡门对称,西门为正门,堡门上方有“镇边堡”三字,东门名“怀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镇边堡明代一条街和东西堡门修复工程,总投资1939.2万元,2014年底,明代一条街工程及堡门修复工程均已竣工。明代一条街长500米,建设仿古房屋48间。
依托古堡、古长城,以“古老的长城,神秘的古堡”为主题,以观光休闲、影视拍摄、实景演出为功能定位,沿长城到寺儿山庙、孤山庙和温泉度假村,逐步形成古堡古长城边塞特色文化“演艺游乐”为主的养生产业集群,打造影视基地、养生吉地、农家乐园系列边塞文化自然风光旅游观光景区。
阳高县龙泉镇守口堡位于县城北6公里处,古代隶属九边大同镇。隆庆五年(1571年),官府在守口堡村北500米处,设立马市一处,属大市,由政府主管,与蒙古各部开展贸易活动。
守口堡段长城极似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段,多次吸引文物专家、中外游客研究观光。2002年、2006年中国长城协会秘书长董耀会先生率领长城万里行考察团,两次徒步对我县的长城进行了考察,对我县长城的历史价值和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